他们与新中国同龄这5位贵港老人有故事讲

我和新中国同龄我为祖国骄傲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有这么一群普通的人

他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

一起诞生

一起成长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庆

到来之际

小轩来为宣粉们介绍

贵港市这5人与新中国同龄的故事

李维同:坚守基层喜看改革新篇章再过十几天,港北区奇石乡奇石街上的李维同就迎来70岁生日。一段时间以来,他在举国上下同唱袓国赞歌的浓烈氛围中,为自己与新中国同龄而感到骄傲。日前,记者前往李维同家中采访。他说:“每过一次生日,我都能见证我们的国家强盛一步。今天,我很自豪!”

  年10月12日,李维同出生于革命老区奇石乡奇石街,父母是缝纫工人。年至年,李维同完成小学至高中学业,于年8月任奇石一企业会计,年3月至年3月任奇石乡个体工商户协会主任,期间于年光荣入党,年4月至年3月任奇石乡工商所所长,后调任振南乡(现覃塘区樟木镇中周村)工商所所长6年、樟木乡(现樟木镇)工商所所长3年,年申请提前退休,至今一直在老家居住。

  “说是行政管理,实际上就是说理。”李维同说,以前工商系统要征收“两费”(个体工商户管理费、集贸市场管理费),征收时反复和摊主说政策讲道理时的记忆最深刻。比如,有很多摊主说“我又不进市场,为什么要交?”这时,他要跟群众解释只要产生交易,都是市场行为,这个“市场”不是那个“市场”。群众会再问“到底是哪个市场?”这样,他就得从群众容易理解的角度,结合专业的知识,慢慢说,反复说,说到通为止。“奇石乡乡民纯朴,我们的工作相对顺利。”李维同说。

  年下半年,李维同举家前往离家70多公里的振南乡工作生活。振南圩比奇石圩还小,只有几间杂货店和两个肉摊、几个蔬菜摊,圩不成圩。李维同说:“我在振南6年,坚守工商行政管理最底层的阵地,后来又到樟木工作三年,恪守职责,多次获上级表彰。多年前振南乡归入樟木镇变成中周村,虽叫做村,但比我在那里工作时的‘乡’繁荣多了,这就是时代的进步。”

  李维同说,改革开放给个体户带来机遇和勇气。时代在变,但广大个体工商户不怕苦、不怕累、不服输的创业精神没有变。他说:“现在我看到,当年在奇石街上摆地摊卖小勺子的姑娘,现在开了几间铺面。这是百折不挠、坚持不懈、诚信经营的成果,是改革中的新篇章。”

黄伟东:见证书信到即视通话的变迁“小时候生活贫苦,衣服缝缝补补要穿好几年,我的鞋子都是表哥穿不合适给的。现在不愁吃不愁穿,休闲娱乐也多,生活真是太好啦!”9月25日,黄伟东和记者刚见面就来了个忆苦思甜。

  出生于年4月的黄伟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同龄,退休前在平南邮政局工作。

  年,正值青春年少的黄伟东进入平南县丹竹邮电支局上班,任炊事员兼投递员,每天走街串户送信件和报刊。“那个年代,电话、电视、广播都不发达,信函就是群众联系的主要方式,阅读报刊就是大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黄伟东说,他工作的43年,经历了通讯方式由信函到电话到按键手机到现在智能手机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谁能想到,现在电视电话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了呢。以前汇款只能到邮局办理,现在手机银行转账可以即时到账。”黄伟东感慨道。

  年,黄伟东正赶上邮政和电信分家,他分到了平南邮政局,年开始负责邮件分拣。“邮件分拣承担着各类邮件进、出的接发、经转、运输,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包裹、信件,我们人工分拣后再送出去。”黄伟东说,那时候每天早上6点就要去平南港务码头接外地来的邮件,回来后一整天都在分拣,靠的是看邮政编码分拣。现在信件分拣扫条码了,效率提高了不知多少倍。黄伟东做了14年分拣工作,让他变得更加细心、认真。由于表现优秀,年,黄伟东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年,黄伟东到苏州大学参加全国邮电系统档案干部培训班回来后,就开始管理档案,直至年退休。

  “现在生活好了,家家户户有房有车,我都用上智能手机了。”黄伟东说,随着祖国日益强盛,科技不断发展,老百姓的生活从吃不饱、穿不暖,到现在不仅物质条件好了,文化生活也丰富多彩。

  退休后的黄伟东是平南县老年大学的学员,他喜欢中国诗词、集邮、种兰花、打太极拳等。“小小邮票展示了祖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历程,翻看这些邮票,就如同看一部新中国的历史。”黄伟东的家里装满了一个柜子的集邮册。他说,小小的邮票不仅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变迁,也承载了他对往事的回忆。“可以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新中国就没有如今的美好生活。我祝福祖国更加繁荣富强!”黄伟东真诚地向祖国表白。

高仕成:从广播电视看70年巨变高仕成今年70岁,是贵港广播电视台的一名退休职工,见证了我市广播电视事业从无到有、从滞后到发展、节目从少到多的变化。

  年,高仕成从部队转业到贵县广播站,当时广播站仅有13名干部职工。“贵港人看电视最早是差转台,无线接收转发,那个时候只能看到一两个频道,而且画质模糊不清,信号也不稳定。”高仕成告诉记者,那时的差转台只能转播中央电视台或者珠江电视台的节目。当时,差转台建在南山寺的一座山上,差转机为电子管发射机,功率小、覆盖面小、效果差,每天的转播时间只有8个小时左右。每天下午4时,山上那个狭小的平房里,高仕成和几个同事准时打开差转机,一直到晚上12点,才能下山回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贵港广播电视台的发射机已经更新换代,用户从原先的被动看电视,电视台播什么就看什么,转变成了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极大丰富了业余文化生活。年1月23日,贵港广播电视台IP无压缩虚拟化融合播出系统正式启用,我市广播电视迈进高清播出时代。

  与此同时,电视机也从最初的黑白到彩色,屏幕从“凸面”到“平面”再到“曲面”,从手动拨台到智能遥控。高仕成告诉记者,年春节,他家有了一台14寸黑白电视机,成了整栋楼第一个有电视机的家庭。那时的电视机小小的屏幕,长长的天线,厚厚的机身,但却是稀罕物。每天晚上,吃过晚饭后,整栋楼的大人、小孩都搬凳子到高仕成家看电视,小小的客厅被挤得水泄不通。

  过去的“奢侈品”电视机如今已进入寻常百姓家。高仕成家的电视机也换了好几台,现在,他家55寸的液晶彩电不仅可以收看上百个台的节目,还能点歌唱卡拉OK。

  尽管已经退休,但是高仕成对广播电视事业的热爱并没有消退,他现在每天有时间都会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从节目中感受祖国的发展变化。“贵港广播电视行业的巨变见证了新中国70年的‘沧桑巨变’,也见证了我市人民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高。放眼未来,我相信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繁荣昌盛,人民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高仕成信心满满地说。

韦志伟:三份感慨一片赤心年5月的一天,覃塘区樟木镇卢村大队一名干部来到本村小伙子韦志伟家:“大队里有20多个孩子没人教,你念过初中,能教,你去教吧。”这样,韦志伟成为村里的民办教师,此后41年都在这个村里和孩子们一起读书认字。

  韦志伟今年70岁,教书兼务农的他现在一脸古铜,精神矍烁。提起当年,他说:“当年被选去教书,只因自己读过一些书。我就常对孩子们说读好书是有用的。”当老师不久后,大队承办初中,大队又让他到初中任教。有群众质疑他刚初中毕业教不了初中课程。在压力面前,韦志伟不声不响,潜心教学,终于在一次全乡中学生作文竞赛中,他的学生拿下了第一名,自此被认可。“我教书每天得记工分10分,合计人民币3块,后来发展到5块、8块,我的工分养活一家人。”韦志伟说,那个年代虽然苦些,但有党有国家,他有一颗红心教育好学生,让他们学好本领走出大山或造福家乡。

  韦志伟说,当初,设在大队里的卢村小学教室破旧,只有两间泥房,冬天风大,他就用旧报纸糊在窗户上,殊不知时不时有淘气的学生在窗户纸上戳烂个洞,风还是钻进来了。年后,卢村群众捐钱建了大瓦房教室8间,全校有老师十几名。年,学校又有了两层教学楼,共有教室16间。政府前几年又支持建设新的教学楼和教工楼,让老师们安心住在校园里,安心工作。

  年,根据有关文件精神,樟木等乡镇的民办老师转为公办教师。转正后,韦志伟于年到贵港市师范学校进修学习,中师毕业后继续在卢村小学任教。

  在山村守着一块黑板,不图名利,在41个春秋中把一批批学生送上求学的新阶,是韦志伟教书生涯的真实写照。年,韦志伟光荣退休。他曾教过的学生,有的在外工作,有的成为了老板,近年节日期间师生常有聚会。村里建设球场或修路,有能力的学生都踊跃捐款。他看到,这个学生捐几千,那个学生捐一万,有的直接扛回篮球架,他感到非常欣慰,因为这些孩子已成为了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令韦志伟最感慨的,有三件事:一是现代社会不管是城里的,还是农村的女孩,都真正拥有与男孩一样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二是现代教育改革发展之快,那些电教、远程教育中活生生的视频,令他赞叹不已;三是国家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福惠万家。他欣慰地说:“展望明天,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会有更大的成就。”

薛键:亲历司法日益进步

  “少年如果不知法、不懂法,就不懂得保护自己,还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近日,已退休17年的薛健谈起司法审判工作,仍然激动昂扬。出生于年8月13日的他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同龄,亲历了我国司法日益进步。

  薛健退休前在桂平市人民法院工作,曾在基层法庭、少年庭、刑庭担任过副庭长、庭长等职务。

  年,薛健考上当时的桂平三中就读初中;年2月,薛健响应号召,报名入伍当兵;年2月退伍,回到桂平参加工作;年11月,调到桂平人民法院石咀法庭工作。

  虽已退休,薛健现在最喜欢看的还是法制节目,每当看到青少年案件,他就感触良多。

  “90年代前,我国没有未成年法,青少年被侵犯合法权益时,法庭只能参照相关法规进行审理。”薛健说,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司法制度开始逐步完善。年9月,我国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部分地区也成立独立的司法部门,专门办理涉及未成年的案件。

  年,桂平人民法院少年庭成立,薛健担任副庭长,同时被当地部分中小学聘为法治副校长。

  “少年庭成立后,凡是涉及未成年的案件都由少年庭不公开审理。”薛健说,这有力地保护了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在少年庭工作期间,薛健除了办理案件,还常年奔走于桂平的各中小学之间,用真实、生动的案例向青少年进行法律宣传教育,每年给中小学上法律教育课近30次,手写的宣讲稿积了厚厚一沓,内容涵盖青少年常见案例、常识法律和自我保护方法等。

  年,桂平法院少年庭撤销,薛健调到刑庭工作。在刑庭时,薛健曾遇到一个颇有争议的案件。一男子盯上了一名算命先生,趁他到农户家歇脚的时候,进屋抢走了对方30元钱。

  “按当时的法律,入室抢劫从重处罚,量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而普通抢劫的量刑是3年以上7年以下的有期徒刑。”薛健说,在审理该案时,是按入室抢劫定罪,还是按普通抢劫定罪,他和同事意见不同。

  “我的意见是定性为普通抢劫,因为男子虽然入室,但他的抢劫对象并非房屋主人,所以属于普通抢劫。如果他抢的是房屋主人或者连房屋主人一起抢了,那就是入室抢劫。”在反复商讨、查阅相关法律法规后,大家认为薛健的提法符合法律规定,最终采纳了薛健的意见。

  “我们从事法律工作,尤其是司法审判,维护法律公正,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在多年的工作中,薛健始终坚守法制信仰,用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态度,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让法律公正真正落到实地。

  薛健自豪地说,与新中国共同成长,是他的荣幸,更让他高兴的是,他在司法岗位上默默奉献的同时,感受到了我国法治社会给人们带来了越来越公平公正的生活环境。

更多资讯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ihejk.com/afhzz/71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