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能源人新时代的ldquo延安精神

富县是陕西省延安市下属的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位于延安与西安之间。在富县张村驿镇党家河村,有一群河南煤炭人开矿创业,在革命老区开创新生活,让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就是鹤煤公司党家河煤矿的职工。

山沟沟里的现代化矿井

党家河煤矿年产量万吨,井下机械化率达%,采用走向长壁式采煤法,综采工艺。

“现在井下基本没有重体力活,职工在井下干活都是操作机器。”陕西富源煤业原董事长、总经理田伟杰(现任鹤煤公司总经理助理兼安全监察局常务副局长)说,“煤矿开采属于应用科学,关键看视野是否开阔,知道有这些好设备,会拿过来用就好。”

党家河煤矿矿区图

“现在国内很多煤矿机械化水平都很高,但在掘进过程中,很多煤矿还需要放炮。如今,党家河煤矿已经完全取消了放炮掘进,全都用综掘机。”陕西富源煤业副总经理刘思远说。

这样,一方面提高了机械化水平,降低了职工的劳动强度;另一方面,矿上不存炸药,不放炮,提升了安全系数。“在其他煤矿,人员都是从一线单位往辅助单位流动,大家找矿长都是想调到井上。党家河煤矿正好相反,大家都想去一线。”田伟杰说。这一方面得益于党家河煤矿较高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井下劳动强度低;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工资分配采用“”模式,即地面岗位月薪在元左右,井下辅助岗位在元左右,井下一线岗位在元左右。

年,党家河煤矿职工总数为人,全员工效为.93吨/人,实现利润万元。年,党家河煤矿完成营业收入6.9亿元,实现利润3.13亿元。

以“党家河速度”谋效益

在党家河人心中,最引以为傲的就是“党家河速度”。年,党家河煤矿当年立项,当年就完成所有手续审批,当年开工建设。

“设计建设三年,两年半建成,‘党家河速度’是名副其实的。”田伟杰说,“国内建一个矿井一般都在五年左右。”

之所以创造这样的速度,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党家河煤矿是“先生产,后生活”,先干生产工程,后建生活设施。年上半年,党家河煤矿进行试生产,而办公楼到年6月才交工,生活区直到年9月底才建成。在这之前,职工住的都是彩钢房。

新建的张村驿至党家河煤矿公路

“其次是科学施工,依法建矿,安全质量第一。”田伟杰说,“我们严格质量监督,没有出现返工的现象,比如进矿公路,年底就建成投用了,运煤这么久,没有出现过质量问题。”提升工程效率最重要的措施是科技创新。在建设中,党家河煤矿的职工为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想了许多妙招,减少了不同施工互相影响的现象。一个典型案例就是主副井的安装。

党家河煤矿主副井的安装在年底开始,正值冬季。那时候,党家河煤矿的生活区还没有建好,山沟沟里也没有集中供暖。延安的冬天,气温都在零下20摄氏度左右,井口的风能到四五级,既冷又烈。这种情况下,混凝土都冻住了,根本没法施工。

“当时好多人都说,这活儿没法干了,没有供暖设备,井口也不能生火。”田伟杰回忆说,“我是搞通风出身的,以前一直在搞通风安全,当时我就想到一个办法,可以采取反风措施。”

党家河煤矿质量标准化工作通过验收

反风是在井下瓦斯爆炸、发生火灾时才使用的一项救灾措施,比如副井井口着火了,通过反风可以直接把烟雾吹出来,这样火种就不会经过井下采掘工作面,避免灾害进一步扩大。

在煤矿,一般主副井是进风口,回风井是排风的地方。风从主副井进来的时候是冷的,经过井下,因地热和井下机器散热,到回风井时就在15摄氏度以上了。采取反风措施,风从回风井进去,从主副井出来,主副井处的风温在15摄氏度以上,这样就可以施工了。

“灾变情况下的反风措施一般都是短时间的,我们要将风机反转几个月,设备是否支持?就此我们专门咨询了厂家,厂家说可以保证。问题就解决了。”田伟杰说。

拉煤车排起了长队

党家河煤矿从年开始建设,正值煤炭“黄金十年”,“那时候煤炭形势还比较好,不是我们去找银行贷款,而是银行来找我们。”田伟杰表示。不过在建设过程中,煤炭形势急转直下,党家河煤矿的建设资金一下子变得紧张。而鹤煤公司由于负担重,资金紧张,也不能给党家河煤矿提供支持。“这也正是我们要抢速度的原因。”田伟杰说。年下半年,随着煤炭价格逐步回升,党家河煤矿的效益也开始转好了。

在艰苦中磨炼党家河精神

所有的事情都是靠人做的。

建设之初,党家河煤矿的生活十分艰苦。“从建矿到年入冬,在山沟里,我们没有暖气,过冬都靠克服困难。三年半没有供水系统,都是山沟里的河水,直接抽上来就用。去哪儿都没车,去富县都没有公交车,全靠在路边摆手,搭私家车。想买点东西都找不到商店。”田伟杰说。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党课

年底,刘思远来到党家河煤矿。在他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就是洗澡。“当时,为了找一个施工点,矿上的4个人和当地的向导带了2条狗就进了山,翻山越岭,山里没有路,一大早进去,到下午四五点才出来,浑身又脏又累。”刘思远说,“当时想要找个地方洗澡,张村驿镇没有可以洗澡的地方,我们就去了富县。在富县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可以淋浴的地方,结果脱了衣服,放出来的水都是凉的。水还没烧呢!当时是冬天。”

“党家河速度”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创造的。这样的环境磨炼着人的意志。

一些人受不了山沟沟里单调的生活,选择了离开;一些人忍受住了寂寞与艰苦,留下来。

田伟杰是最早一批来到党家河煤矿的人之一,吃住都在矿上。自来到党家河煤矿,他六年春节都没有回家。“职工多是鹤壁的,春节大家都想回家。我就说,我来值班吧。啥时候退休,不让我干了,他们再想其他办法。”田伟杰说。

丰富的业余生活

现在,刘思远已经把户口迁到张村驿镇,他的妻子也调到党家河煤矿工作,孩子在延安上高中,“现在已经习惯了,真正成了以矿为家”。

交谈之中,党家河煤矿职工李臣向刘思远咨询孩子上学的事儿。李臣的丈夫在党家河煤矿掘进队,她刚刚调过来,现在孩子还在鹤壁,她也考虑着要把孩子带过来上学。“

党家河精神是对延安精神的延续与实践,延安精神就是实干拼搏、埋头苦干、敢于争先、艰苦创业、迎难而上……这些精神体现在我们职工的行动中。所有的困难在党家河煤矿都能够克服。我们从来不把矛盾上交,都是自己解决。”田伟杰说,“有得有失,现在我们回到鹤煤公司,大家都说,党家河煤矿的职工不简单,都是佼佼者。”

(王一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ihejk.com/afhzz/27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