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千年前的军事重镇,成就了北宋第一全

沈括是谁?他的名字可能大多数人不太清楚但是如果说到他的作品《梦溪笔谈》相信很多人都会恍然大悟简单说吧,他是北宋“第一全才”科学家、改革家沈括的学术成就沈括生于经济、文化高度发达,武功不竞、时有边患的北宋时代。自六七岁时,即随父亲沈周宦游南北各州县,经风雨见世面。加上他学习刻苦,十四岁就读完了家中收藏的所有书籍,这对沈括后来的科学成就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宋史》称他“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沈括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不独包办当时朝廷中之科学事业,如修历法,改良观象仪器,兴水利,制地图,监造军器等;不独于天学、地学、数学、医学、音乐、物理学,各有所创;不独以文学著称于时;且于吏治、外交及军事,皆能运用其科学家之头脑而建非常之绩”。如此之高的科学成就,在一千多年前的社会压根不敢想象。对这样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小编只能粗暴地列举出一份剽悍的成绩单:物理方面:研究出了人工磁化指南针的制作方法,并且发现了地球的磁偏角现象。通过观察实验,掌握了小孔成像、凹面镜成像的原理。利用琴弦和纸人首次记录共鸣现象。化学方面:正式命名“石油”。详细描述并推广硫酸铜溶液提炼金属铜的方法被称为“湿法炼铜”。考古学方面:首次提出“化石”的概念,并利用其判断古气候的情况。军事方面:率军大破西夏,并发明射程米的“神臂弓”。地理方面:根据太行山岩石中的化石和沉积物,分析出华北平原过去曾是海滨。解释了虹的大气折射现象,科学地描述了龙卷风生成的原因,海潮与月球的关系等等。数学方面:提出高阶等差级数求和公式和计算圆弧长度公式。地图学方面:首创“飞鸟图”法,即直线距离而不是步行距离。首创立体沙盘,把河北的山川、道路和地形,在木板上制成立体地理模型。完成了全国地图《天下州县图》,这是当时最准确的地图。水利学方面:用“分层筑堰测量法”测量了汴河下游河段的地势,从开封到泗州淮河岸八百四十多里,是存世古文献中最早的水平高程测量记录,包括测量方法、过程和结果。经济学方面:提出“钱利于流”理论,主张加速货币流通,通过货币在流通过程中的增值来达到稳定币值的目的。音乐方面:撰写过《乐论》、《乐器图》、《三乐谱》、《乐律》等著作,对古代音乐的音阶理论、调式结构、演奏形式、乐器制作有非常详细的介绍。外交方面:出使辽国谈判,并客串间谍著成了图文并茂的《熙宁使虏图钞》。沈括的延安岁月学霸沈括部分成就的实现,跟延州(今延安市)可脱不开干系。①大破西夏,军事上统筹规划功不可没元丰三年(年),沈括调任延州知州兼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指挥西北防务,抵御西夏入侵。陕西沿边是宋、夏交战的主战场,常年驻有20多万兵力。沈括到任后,与经略副使种谔通力合作,着手补充兵力、整训部队,协调军需粮草,安置奔赴前线的中央禁军。△金延安城墙战争打响后,鄜延军由种谔统帅,在无定河畔大败8万西夏军队,歼敌万余人,成为五路宋军中战绩最辉煌的一路。沈括统筹规划,功不可没。接下来的半年间,沈括连取夏人六寨,拓地数百里,又招降人口,配置汉蕃弓箭手,且守且耕,维持了宋朝对西夏的战略优势。②第一个对化石进行考察记述的人在鞍马劳顿之际,他仍致力于对陕北山川地貌的考察。他在延川永宁关发现一种近乎竹类的化石,他把发现的东西称为“竹笋”。“竹笋”有数百茎之多,“根干相连,悉为化石。”他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对化石进行考察记述的人。③第一个提出“石油”名称并使用的人根据现有的史料,他还是第一个提出“石油”这一名称并使用石油的人。在鄜延境内,沈括发现在沙石和泉水相杂的地方,常常冒出一股股黑漆一样的液体,当地百姓把这种液体叫“脂水”。他对此进行了科学考察,并亲自实践用其制墨,名之为“延川石液”,并科学地预见说:“此物后必大行于世。”千年之后的年,延安府的延长县城西门外,打出了井深81米且产油较旺的“延一井”,这就是“中国大陆第一口油井”。从此,延安的石油迈入了具有现代意义的开采时期。后来,沈括因为北宋和西夏之间著名的“水乐大战”的失利受到处分,并正式退出政治舞台。晚年沈括隐居梦溪,写作笔记体科学著作《梦溪笔谈》。他在书中记录了自己的生平所见所感。因为曾在侄子家中看到布衣毕昇留下的泥活字,遂将毕昇的活字印刷术在书中详尽地记录了下来。正是这一份独家的记录,才使活字印刷术得以传世,并上升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而不至于被时间湮灭。《梦溪笔谈》在政途上,沈括是一名失败的政客,不仅受同僚排挤,而且后半生无缘官场,最终郁郁而终。但正是因为政治上的失意,才成就了他科研上的地位。西方不少学者把沈括与达·芬奇相提并论。但是,沈括自己却说,写书的目的是“不系人之利害者”,出发点则是“山间木荫,率意谈噱”,云淡风轻的话语后,是对生命最精道的见解。如今,圣地河谷金延安北街以北宋延州府时期宋夏之间的战争与和平为历史背景,以“最宋意的街区、最边塞的小城”为主题,再现千年延州的历史场景。让我们穿过时光的漫漫黄沙,去金延安追寻那段金戈铁马的岁月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ihejk.com/afhzp/311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