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9日,为了反抗日本侵略者策划的“华北五省自治”,北平的数千名学生走上了街头,掀起了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不仅促使全国的抗日形势高涨,而且也使得知识分子登上了革命的舞台,成为抗日战争中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就是当年参加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的知识青年,他的名字叫王平夷。新中国成立后,王平夷长期在浙江工作,担任了杭州市委副书记、市委书记等职务。那么,王平夷的身上都有什么故事呢?他后来又过得怎么样呢?
王平夷出生于年,四川省开江县人,早年时期,王平夷曾经在北平读书,也是在北平读书期间,他广泛阅读进步书籍,接触到很多进步人士,受他们影响,王平夷开始探索拯救国家与民族的方式,并在年年底参加了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正式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王平夷奔赴革命圣地延安,进入陕北公学学习。陕北公学是我党培养高级干部的摇篮,王平夷也在这里系统地学习了革命理论,为以后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年,王平夷响应“到抗日前线去”的号召,前往了浙江。
到浙江后,王平夷主要从事宣传方面的工作,他担任了《浙江潮》周刊的编辑,用手中的如椽大笔积极撰写我党的抗日救亡主张,鼓舞群众、动员群众奋起抗日,为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王平夷还是个文武双全的干部,不仅笔锋犀利,而且也是一位出色的指战员。抗日战争时期,王平夷曾担任新四军浙东游击队金萧支队八大队大队长,年5月,他得知了一个消息:40多名日寇从义亭窜到上楼宅等地抢掠,而且这支日寇的装备非常先进,带着一挺重机枪与两挺轻机枪。
得知这个消息后,王平夷立即安排情报人员确认真伪,同时也进行了战斗部署。确认情报属实后,王平夷沉着冷静地组织队伍,在日寇返程路上进行伏击。战斗从下午两点打响,一直打到黄昏。王平夷率部打死二十多名日寇,取得了大胜,并缴获了大量物资。
解放战争时期,王平夷继续从事宣传工作,渡江战役胜利后,他跟随第三野战军南下,来到浙江杭州,担任了杭州市劳动局长等职务。年,王平夷担任了杭州市委副书记兼杭州副市长,后续他又担任了杭州市委第二书记、杭州市委第一书记(相当于今天的杭州市委书记)等职务。
因为杭州市委书记长期由省里的领导兼任,所以从年开始,王平夷长期主持杭州的实际工作。任职期间,王平夷兢兢业业,对杭州工业基础、城市建设和园林绿化等方面的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促进了杭州的发展。
年,“十年特殊时期”开始后,王平夷也受到了冲击,并多次被围攻、批斗,身心受到极大的迫害。虽然身处逆境,但王平夷意志坚定,没有说过任何违心的话。造反派看到王平夷坚贞不屈后,不断加重对他的迫害。年,王平夷被迫害去世,年仅58岁。
在王平夷去世后八年,也就是年,浙江省委为王平夷恢复了一切名誉。另外,王平夷的儿子名叫王国平,他长大后也走上了从政的道路,与父亲一样,也曾担任杭州市委书记等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