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ICC中国人民保险?乡土临朐杯”征文大赛启事
2、临朐县第二届“诺霖恒信·乡土临朐”杯征稿启事
3、刚刚!临朐人,你有一封来自家乡的信函,请查收
“PICC中国人民保险?乡土临朐杯”
临朐县纪念建国70周年
首届“我和我的村庄“征文大赛
老家的老屋
高延安
说起老家,人们可能理解不一样。我的儿子们把我居住的地方叫老家,每次回来,他们都会对他们的孩子这样说:走,咱们回老家去看爷爷奶奶。然而,在我的词典里,老家是指故乡,原籍,是祖先栖息的地方。成家后的40多年来,我的居住地已几经搬迁,也就是说,孩子们的老家是经常变动的,而我的老家是固定不变的,他永远是山东省临朐县赵家楼村。从中学入团到退休前后的各种表格中,我都是这样填写的。
在我的记忆里,赵家楼应该是因赵氏家族的一做什么楼而得名,但据我所知,全村千余户人家,姓赵的并不多,反倒是姓高的、姓吴的、姓郭的多一些。赵家楼村行政管辖原属杨善乡(公社),现在归治原镇。从临朐县城到赵家楼村20多里路,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出县成往南,经杨善向西,过东沟可达。早先步行回家多走此路,因为路途近一些。二是走县城至五井的公路,经潘家埠到赵家楼,这条路平坦通畅,我下乡回老家后骑自行车到县城办事或赶北关集都走这条路。
赵家楼的地形比较特殊,村南、东、北三面都有深达十数米的沟壑,整个村子犹如一座孤岛,如同陈忠实小说《白鹿原》中的"塬上"。我想是由南面沂山、嵩山下来的洪水常年冲刷造成的。沟底常有小溪流淌,两面沟坡杂树丛生,郁郁葱葱,几近蔽日。这样的地形地貌注定是有故事的。我想当年七叔高奋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带领独立营和武工队,就是在这沟里和附近的山上同敌人周旋的。
爷爷奶奶的老宅在村中的后街,院子大门朝南,旁边的路通往前街,院子的北墙外有一条贯穿东西的大道,东连杨善,西到孙家小崔,人来人往,络绎不绝。道边有一个湾,是村中用来排水、蓄水的地方。湾边有一棵大槐树,树下有一个大石槽,我估计这原是为过路客商喂马准备的,后来废弃了,成了村里男人们聚会聊天的地方。每天晚饭后,男人们会准时聚拢来,开始漫无边际的聊大天儿,天南地北,海阔天空。记忆在这里流淌,信息在这里交流,共识在这里形成,力量在这里凝聚。后来我常想,我们村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参加革命,支持革命?当年六叔高启云、七叔高奋一定会利用这种场合给乡亲们讲解革命道理,传播抗日信息,开展组织发动工作。
我最早记忆中的老家,有一个近百平方米的院子,北面一溜七间堂屋,正堂屋三间是客厅和卧室,两间东小北屋是厨房,两间西小北屋是客房。东厢房三间,是春天养蚕和放置农具杂物的地方。听妈妈说他和爸爸参加革命工作前,就住在这里。西厢房原来也是三间,房子已经没有了,只剩下地基裸露在那里,后来知道是年被还乡团烧掉的,一直没有再盖起来。三间南屋毁掉了两间,剩下的那间里安了一盘石磨,成了磨房。磨煎饼糊子用的水磨在北屋厨房前。由于煎饼是主食,所以每天都要推磨。在我的印象中,推磨是一种非常艰苦的劳动。开始不习惯,半个小时下来就累的腰酸腿疼,头昏脑胀。
磨旁边有一颗枣树,长的很粗壮,我不曾记得吃过它的果实,却知道它的故事。抗日战争中,七叔高奋带领独立营同日伪战斗,给敌人很大的打击。鬼子汉奸经常来家中抓人,抓不到高奋就拿家人出气,我的爷爷奶奶和大爷都曾被敌人吊在这棵枣树上打的死去活来。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候,为了躲避日伪的疯狂迫害,全家妇孺被迫转移到益都卖煎饼为生,赵家楼老宅人去屋空。全家人都陆续参加革命,奔赴天南地北,分散在祖国各地,解放后,只剩下爷爷奶奶守着老宅子。儿子们也曾先后接他们到上海,济南或济宁居住,但他们故土难离,住一段时间就又回去了。各家只好轮流安排一个孩子在家陪爷爷奶奶。我和二哥及叔叔家的几个弟弟都轮流在老家住过。每逢寒暑假,孩子们都从四面八方聚拢来,这是老宅子最热闹的时候。年爷爷去世,奶奶剩下孤身一人,幸好,此时在五莲县委工作的延旒哥把家迁回了赵家楼,使奶奶有了照应。年我高中毕业,正赶上上山下乡运动兴起,我和济南的延明弟弟不约而同的回到赵家楼,共同住进了西小北屋。
年,奶奶去世后,老屋便无人居住了。当时对老屋的处理有决定权的是我爸爸和八叔,我听他老哥俩在一起时曾议论,相约退休后一起回老家度晚年。后来听说老屋被村里用作大队部,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在他们心里,整个家族都早已交给了革命,如今,这点房产能继续为革命发挥作用,自然也就没什么可计较的了。此后,老屋的信息全靠在县里工作的延明弟传送。
临朐少先队员在朐山烈士陵园
开展纪念英烈宣誓大会后合影
自上世纪90年代,每年清明节我都要回临朐扫墓。先是到朐山公墓,爷爷奶奶和七叔高奋的墓地都在那里。后来,县里修建烈士陵园,爷爷奶奶的墓地便迁往盘龙山庄。年,我们把父母的骨灰也安葬在了盘龙山庄,实现了他们叶落归根、魂归故里的夙愿。县里在烈士陵园建起了临朐党史陈列室,我看过几次,也带孩子们去过。七叔高奋当年建立临朐第一个基层党组织,地点就是我们家的老宅子。看着熟悉的老屋照片和许多熟悉的家具、用品,感到无比亲切,也十分自豪和光荣。但遗憾的是,我没有带孩子们回赵家楼,去看看祖先生活过的老宅子。
年清明节,我在盘龙山庄和烈士陵园扫完墓,没有急于回济宁,而是在侄子高文忠的陪同下驱车回到赵家楼,看看老宅子,给延旒哥上坟,并看望一直守在老家的延旒嫂子。我眼前的老宅子已经面目全非,门楼过道不见了踪影,东屋、南屋和东小北屋被拆除,堂屋破烂不堪,显然已多年不用,透过失修的门窗,看到屋里堆满了杂物。西小北屋已经翻修过,成了村里的卫生室。我围着仅存的几间老屋转了三圈,心中自问:这就是我日思夜想的老屋?这就是祖辈生活的地方?这就是临朐最早党组织的诞生地?
作者和亲人回老家并在老房子前合影
年九月,延明弟及在当地工作的几个侄子,不约而同的发来了喜讯:新当选的村两委领导班子决定,在村中兴建党性(红色)教育基地,并恢复高奋故居,。县委和镇党委主要领导同志亲自到赵家楼调研、筹划、指导,给予大力支持,立即破土动工。赵家楼村和周围的乡亲及高氏家族的后人们纷纷捐款相助,我13岁的孙女和7岁的孙子也把他们的压岁钱捐了出来。
高奋的儿子、我的五弟高杭临,代表全家把捐款送到了赵家楼。村两委的这一举措,使临朐县和赵家楼的红色资源得到充分发掘和传承,完全符合习总书记关于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要求和山东省委、潍坊市委的相关指示,也是广大干部党员和群众急切盼望的。
经过半年多的紧张施工,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清明节,我和二哥高延生回临朐扫墓,从盘龙山庄和烈士陵园出来,便迫不及待的直奔赵家楼。村口竖起了一座牌楼,上面的"赵家楼村"四个字一看就知道是六叔高启云的笔迹。村委负责人引领我们来到尚未完工的高奋故居和红色教育基地。高奋故居就是老宅旧貌的复原,由于重建了西屋和南屋,因而形成了完整的四合院。我和二哥带着家人在各屋边走边看,愉快地回忆着当年在家时的情景。我们拍了照,合了影,准备发送给天南地北的亲友们。
作者和亲人回老家的室内合影
从老家的老屋出来,我突然想到,今年恰好是七叔高奋诞辰周年。高奋故居的落成,是对忠魂的最大安慰和最好纪念,表明党组织和人民群众没有忘记他,他在短暂一生中所表现出的共产党人的英勇奋斗和无私奉献精神,正在新时代得到传承和弘扬。我们这些后辈,更应继承他的未竟事业,沿着他的足迹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以不辜负这片热土和这座光荣的老屋。
年4月20日
(授权发布,侵权必究)
作者简介:
高延安,中共党员。年11月出生,原籍山东临朐县冶原镇赵家楼村。年济宁一中高中毕业,年上山下乡,年1月入伍,年退伍,年3月退休于济宁市任城区委党校。现任济宁市任城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
合作媒体
《大众日报》、《齐鲁晚报》、《职工天地》、《齐鲁文学》杂志社、《山东工人报》、《乡土山东》新媒体联盟、百度、和讯、腾讯、搜狐网、新浪网、网易网、今日头条、凤凰网、人民网微博、央视微博、企鹅号、《哲学力量》、《乡土中国》网站。
PICC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临朐支公司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临朐支公司,具有红色基因,成立于年,是临朐县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服务质量最优的财产保险公司,分别在城关、东城、辛寨、冶源、五井五处镇街设有(正式,五级经营机构)三农营销服务部。业务范围从航空航天、对外贸易、农业生产、交通运输、企业财产等经济社会重要领域,到关系老百姓的机动车辆、“菜篮子”、“米袋子”等覆盖了国民经济与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承保了全县的民政民生综合保险、扶贫特惠保险、畜牧生猪保险、城镇职工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全县学生、教职工校园方责任保险、治安保险、商务局出口信用险,安监局安全生产责任强险、医疗责任保险等大项目,在承保、理赔、风险评估等方面技术先进,在业务领域一直处于同行业的领先地位。
临朐支公司